浙江林业科技 /oa 丽水市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1 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植物区系特征及开展区系分区,可更深入地掌握该市植物区系性质与特点,为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野外调查(2018—2019年)和资料收集(2017—2019年),对丽水市各县(市、区)植物名录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丽水市有野生种子植物160科921属2785种,以庆元县物种数最多,有155科784属2069种,科、属、种数分别占丽水市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6.88%、85.12%和74.29%,龙泉市次之。地理成分上,科级层面热带分布科数与温带分布科数的比值为2.00,各县(市、区)热带分布科数与温带分布科数的比值在1.84~2.09之间,表明科级以热带起源为主;属级层面热带分布属数与温带分布属数的比值为0.83,各县(市、区)分布属数与温带分布属数的比值在0.75~0.89之间,表明属级以温带起源略占优势。植物区系分区上,大体以云和、松阳为界,可以分为西部中山区(Ⅰ区)和东部低山区(Ⅱ区)。其中,Ⅰ区可划分为庆元—龙泉亚区、遂昌亚区和景宁亚区3个亚区;Ⅱ区可分为云和—青田—缙云亚区、松阳亚区和莲都亚区3个亚区,各亚区之间相互联系,又各有特色,体现了丽水种子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龙泉—庆元亚区和景宁亚区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是今后深入挖掘特色物种的重点区域。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1 8 920573 梁毅<sup>1</sup>,程瑶<sup>1</sup>,王军峰<sup>2</sup>,张培林<sup>3</sup>,陈锋<sup>3</sup>,谢文远<sup>3</sup>,陈征海<sup>3</sup> 杭州市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及区系特征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2 杭州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区域,境内湿地面积大而多样,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为掌握杭州湿地的鸟类资源状况,搜集和整理了文献资料、科考报告、观鸟数据库、笔者的鸟类记录等,编制形成了《杭州湿地鸟类名录(2023版)》。截至2023年3月,记录于杭州湿地的鸟类共20目73科228属428种,其中,水鸟167种,海鸟30种。在428种鸟类中,有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0种鸟类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收录,有40种被附录II收录。有3种鸟类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7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8种鸟类为易危物种;有4种鸟类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有12种鸟类为濒危物种,有17种鸟类为易危物种。在杭州湿地的428种鸟类中,候鸟物种数(263种)明显高于留鸟物种数(118种);古北种鸟类比例(56.78%)明显高于东洋种鸟类比例(22.90%);繁殖鸟中的东洋种比例(50.30%)明显高于古北种比例(8.88%)。杭州湿地的鸟类物种数的增加主要取决于调查的深入和观鸟活动的普及。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等,对湿地的鸟类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9 21 776374 罗标<sup>1</sup>,赵彤<sup>1</sup>,李嘉莉<sup>1</sup>,谢颖盈<sup>1</sup>,章旭日<sup>2,3</sup> 预测气候变化对野生茉莉花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3 本研究基于ArcGIS软件与MaxEnt模型,根据85个野生茉莉花Jasminumsambac分布记录和19个气候因子,对其当前和未来的生态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982,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野生茉莉花当前分布主要受温度(年平均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最干季度均温、最暖季度均温)和降雨(最湿降水量、最热季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野生茉莉花当前(1950—2000年)的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东西南部、云南、四川和重庆接壤处、湖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江苏中部等地;未来(2050年)随着气候的变化,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将向中国西南、东南地区迁移;野生茉莉花的适生区面积将缩小,但是高度适生区面积将增大,浙江和福建将变为高度适生区;野生茉莉花高度适生区在四川的分布面积将扩大,但在江苏、广东和广西的分布面积将减小。本研究丰富了野生茉莉的生物地理学内容,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22 27 1140399 吴利平<sup>1</sup>,商云飞<sup>2</sup>,姜壮<sup>3</sup>,王晓丽<sup>4</sup>,饶文武<sup>5</sup>,初楚<sup>5</sup>,毛赟来<sup>5</sup>,潘江灵<sup>6</sup> 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4 为揭示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三代选择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高阶遗传改良筛选优良种质,为育种亲本评价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十八坞林场的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家系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遗传力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的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及形质性状(冠幅和干形)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最大,表明材积在遗传水平和表型水平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潜力;各生长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15~0.62,家系遗传力变幅为0.52~0.82,说明在优树选择时主要以家系选择联合家系内单株选择为主。按照20%入选率,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为22.05%~36.60%,现实遗传增益为28.60%~43.48%,均值较CK1(当地普通种)增加128.26%~152.25%,较CK2(种子园混系种)增加9.13%~19.33%;按照5%入选率筛选出91株优良单株,分布在26个家系中,与群体均值相比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达80.12%。综上,8年生马尾松二代种子园控制授粉子代林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潜力,通过遗传评价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同时,选择的优良种质可作为高阶遗传改良的育种亲本进入下一育种阶段。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28 34 1019468 王建昌<sup>1</sup>,王志平<sup>1</sup>,丰忠平<sup>1</sup>,赵浩博<sup>2</sup> 遮荫对景宁玉兰幼苗生理生化季节变化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5 以2年生景宁玉兰Yulaniasinostel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遮阳网设置自然光强的100%(I100)、40%(I40)和10%(I10)3种遮荫处理,探讨不同遮荫处理下景宁玉兰生理生化特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景宁玉兰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春季为I100处理显著高于I40、I10处理(P&lt;0.05),夏、秋季为I40处理显著高于I100、I10处理(P&lt;0.05)。I100、I40处理的Pn在夏季显著高于春、秋季(P&lt;0.05),而I10处理的Pn在夏季则显著低于春、秋季(P&lt;0.05)。(2)3个季节的叶绿素(Chl)含量均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值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3种遮荫处理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以春季最高,叶绿素a/b(Chla/b)、Car/Chl值均以夏季最大。(3)春、秋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夏、秋季过氧化物酶(POD)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I100处理较低。3种遮荫处理SOD活性以秋季最高,POD、CAT活性均以春季最高。(4)3个季节的抗坏血酸(AsA)含量以I10处理最低。谷胱甘肽(GSH)含量夏季以I100处理最高,秋季以I40处理最高。(5)I100处理夏季的电导率显著高于I10处理(P&lt;0.05),秋季则显著高于I40、I10处理(P&lt;0.05)。3种处理电导率均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总之,I100处理的景宁玉兰幼苗在夏、秋季叶绿素含量较低,并且POD、CAT活性较弱,无法有效清除活性氧,致使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片受到光胁迫。而I10处理由于光强过低使得光合能力弱。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适当遮荫有利于景宁玉兰的生长,但光照强度不应低于40%。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35 42 877841 陈超<sup>1,2,3,4</sup>,金则新<sup>2,3</sup>,袁梦<sup>1,2,3</sup>,罗光宇<sup>1,2,3</sup>,李月灵<sup>2,3</sup>,单方权<sup>5</sup> 杉木林下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6 以浙江丽水松阳县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林下7种常见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hemsley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薄荷Menthacanadensis、蕺菜Houttuyniacordata、白及Bletillastriata、灵芝Ganodermalucidum为对象,通过水浸法提取其茎叶淋出物浸提液,并将其配制成浓度为85mg·mL-1浸提液,使用喷雾器每次喷浇250mL浸提液于培养钵中的林木枯落物,每隔2周喷浇一次,喷浇周期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通过土壤酶活性检测研究对其存在的潜在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薄荷、鱼腥草浸提液对杉木枯落物处理后,其养分碳、氮、磷、钾、铜、锌、锰残余留量均有升高趋势,表明这三种植物抑制了杉木枯落物分解、延长其分解周转期,土壤酶(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他4种植物淋出物均能够显著加速分解残留物及提升土壤酶活性,因此建议杉木林下应该尽力避免种植蒲公英、薄荷、鱼腥草,同时通过降低套种密度减少药材植物的化感影响。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43 49 950031 潘永柱<sup>1</sup>,高佳钰<sup>2</sup>,官王飞<sup>3</sup> 山核桃蒲壳3种还林方式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7 山核桃Caryacathayensis是浙江省和安徽省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山核桃蒲壳废弃物,但其目前对山核桃蒲壳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林地的集约化管理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制约了山核桃产业发展。为此,2021年10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的山核桃林地中,设置了野外控制实验,旨在评估3种山核桃蒲壳还林方式对土壤酸碱度、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改良效果。试验设置4种处理:对照(不施用其他物料,CK)、覆盖山核桃蒲壳生物质炭(BC)、覆盖蒲壳(HM)、覆盖山核桃蒲壳有机肥(OF)。经过一年的处理,结果表明:(1)相对于CK处理,HM和BC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P&lt;0.05),分别提高了0.33和1.71个单位;(2)与CK处理相比,其他3种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P&lt;0.05);(3)与CK处理相比,其他3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了22.1%~54.8%(P&lt;0.05),各微生物类群均呈增加趋势,HM处理提高了真菌/细菌比率(F/B);(4)BC、HM和OF3种处理对土壤中与碳、氮转化相关的酶活性均有提升效果,主要包括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β-木聚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施用山核桃蒲壳有机肥和覆盖山核桃蒲壳处理在改善土壤质量、经济成本和操作性方面均具有优势。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50 55 751075 何祯<sup>1</sup>,高佳钰<sup>1</sup>,黄玉洁<sup>1</sup>,蔡建武<sup>2</sup>,梁辰飞<sup>3</sup>,柳新红<sup>1</sup>,张骏<sup>1</sup>,冯博杰<sup>1</sup>,王宗星<sup>1</sup>,沈爱华<sup>1</sup>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青花椒和竹叶花椒不同品种生长结实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8 分析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青花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和竹叶花椒Z.armatum不同品种生长和结实的影响,可为花椒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3个5年生青花椒品种‘云林2号’‘腊龙2号’和竹叶花椒品种‘丽青2号’为试材,采用滴灌方式设置4种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75%~80%(W1处理)、55%~60%(W2处理)、40%~45%(W3处理)、30%~35%(W4处理),探究土壤相对含水量对3个青花椒和竹叶花椒品种生长、生理和结果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含水量不同的土壤中,3个参试青花椒和竹叶花椒品种的生长、生理和结果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4个处理中,3个花椒品种的生长指标(平均须根数、平均地径、平均新梢长度)、生理指标(平均叶片相对含水量、平均鲜果相对含水量)和结果指标(平均果径、平均鲜果百粒重、平均单株鲜果产量)增长值顺序均为W2>W1>W3>W4;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W2)时,青花椒品种‘云林2号’‘腊龙2号’和竹叶花椒品种‘丽青2号’的生长、生理和结果指标显著高于W1处理75%~80%、W3处理40%~45%和W4处理30%~35%。另外,在相同含水量土壤中,当地优良无性系竹叶花椒品种‘丽青2号’根系生长更好,新梢萌发更强。因此,在栽培花椒时,可在田间管理中选择55%~60%田间持水量控水灌溉,并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56 62 713324 子桂才,李庆华,高云贵,王洪艳,王晓燕,丁德品 多花黄精根茎萌发新芽及生长习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09 为探索黄精根茎萌发新芽及生长习性,研究黄精育苗技术,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为试验材料,通过1~3年生完整的1节根茎和3年生1节根茎切成不同大小的根茎种块的育苗试验,研究切块的根茎生长习性。结果显示:切块根茎的新芽是从根茎表皮的皱纹处生发的,而且是先萌发新芽,后在新芽的基部长出新根,母根茎不长新根;带芽的母根茎,在下种当年的4月上旬开始出土,无芽的在下种的次年才能出土。1~3年生的根茎种块对发芽率和根长度没有影响,对株高生长的影响随着根茎年龄增长而增加。根茎种块的发芽率、高生长、根长度均随着切块数量增多而减少;将3年生1节根茎切成8块来繁育多花黄精苗木,可比用不切的能多培育出4.43倍的苗木。由此可见,多花黄精可以选择3年生的根茎切成种块进行苗木繁育。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63 67 886258 钟子龙,张小辉,王洪根,邓娇梦,毕雅莹,戚伟尧,唐昌贻,范伟青 杉木人工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碳密度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0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将杉木二代林改造为杉阔混交林对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杉木二代林内分别引入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木荷Schimasuperba和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构建杉阔混交林,分析了各林分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变化。结果表明:杉木+木荷、杉木+厚朴混交林乔木层碳密度与杉木纯林接近,但杉木+光皮桦比杉木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减少了25.8%。3种杉阔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之间林下植被碳密度没有差异,但凋落物碳密度均低于杉木纯林。杉木+光皮桦、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0~5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5.9%、8.6%和21.7%。相对于杉木纯林,杉木+木荷和杉木+厚朴混交林林分总碳密度分别增加了5.7%和15.3%,而杉木+光皮桦林林分总碳密度则减少了6.1%。因此,树种组成显著影响杉阔混交林林分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杉木二代林阔叶化改造是提高林分固碳潜力的关键。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68 73 801352 汪保健,邱勇斌,张能军,郑文华,汪秀玲 浙江农宅与孤植树平面空间关系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1 为了统计浙江省孤植树与农宅的平面空间关系,为热环境优化视角下的科学绿化提供数据。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随机选取了45个样本村,并提取了1080株孤植树和871栋农宅的空间信息,应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浙江农宅与周边孤植树的平面空间关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浙北平原区孤植树不同农宅方位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北、西、东、南,农宅周边孤植树的冠径为4.8~5.4m,农宅与孤植树的墙冠距为0.7~1.1m,孤植树对农宅的投影长度为3.2~3.7m;(2)浙西南山区孤植树不同农宅方位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南、北、东、西,农宅周边孤植树的冠径在5.2~5.7m,农宅与孤植树的墙冠距在1.0~1.5m,孤植树对农宅的投影长度在4.0~4.4m;(3)浙东丘陵平原区孤植树不同农宅方位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南、北、东、西,农宅周边孤植树的冠径在4.4~4.9m,农宅与孤植树的墙冠距在1.3~1.7m,孤植树对农宅的投影长度在3.1~3.5m。根据抽样统计方法,得出了浙北平原区、浙西南山区和浙东丘陵平原区的农宅孤植树空间关系代表模型,为进一步定量研究植被对邻近农宅热环境影响机理奠定了模型基础。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74 81 1881120 王雪晴,齐锋 6个桃新品种在浙西南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2 为筛选出适合浙西南山区种植的桃Prunuspersica新品种,以‘中桃金阳’‘中蟠11号’‘中蟠9号’‘中蟠7号’‘中油8号’‘中油21号’6个桃新品种为试材,对种植2a的地径、树高、冠幅以及种植4a的产量、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6个品种中‘中蟠11号’树体生长量最低,单株产量‘中油8号’最低,为3.68kg,但均已达到《桃树快速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规定的标准。由此可见,这6个品种均适应浙西南山区的生境条件。②不同品种间的单株鲜果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油21号’‘中蟠11号’‘中蟠7号’3个品种,单株鲜果产量≥5.49kg,较最少的‘中油8号’增加了49.18%,且果形大、呈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可食率≥93.9%,可以在浙西南山区大面积栽培。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82 87 984871 范伟青,黄明文,谢爱香,周文彬,钟子龙,唐昌贻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3 为摸清油橄榄Olea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lt;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lt;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88 94 828381 徐梁<sup>1</sup>,林江<sup>2</sup>,赵婧<sup>2</sup>,何庆海<sup>1</sup>,石从广<sup>1</sup>,杨少宗<sup>1</sup>,李杰峰<sup>3</sup>,龙伟<sup>4</sup> 林下仿野生栽培和设施栽培金线莲生物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4 以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组培苗为对照,研究仿野生栽培和温室大棚设施栽培3年内金线莲中可溶性多糖和黄酮药用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鲜质量与干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栽培1年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可溶性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大棚设施栽培金线莲的含量,且随着栽培年份的增加两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栽培3年,设施栽培金线莲植株的鲜质量积累高于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植株;林下仿野生栽培和设施栽培金线莲的干质量含量(干质量/鲜质量)均随时间增加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干质量含量高于设施栽培。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金线莲药用成分及天然产物提取为主要目标,推荐林下仿野生栽培1年生金线莲;以鲜生物量为目标,推荐设施栽培金线莲;以干生物量为目标,则推荐林下仿野生栽培方式。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95 99 850428 应震<sup>1</sup>,杨燕萍<sup>1</sup>,林恩义<sup>2</sup>,柳新红<sup>3</sup>,何祯<sup>3</sup>,王宗星<sup>3</sup>,邵珍利<sup>2</sup>,周庄<sup>1</sup> 中国天蛾(鳞翅目:天蛾科)2个新记录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5 报道了产于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和海南的天蛾2个新记录种,即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2种:中南斗斑天蛾DaphnusasinocontinentalisBrechlin,2009和科氏索天蛾SmerinthuluscottoniCadiou&amp;Kitching,1990。文中记述的所有种均附简要描述与分类特征图片。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100 102 909859 蒋卓衡<sup>1</sup>,张晖宏<sup>2</sup> 浙江省鸟类新记录——远东苇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6 2023年5月11日,调查人员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湿地芦苇丛生境中观察到一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详细对比后确认其为远东苇莺Acrocephalustangorum。该鸟类隶属于苇莺科Acrocephalidae苇莺属Acrocephalus,多栖息于湿地或草地生境,在浙江省为过境鸟。本次记录是浙江省境内首次发现该鸟类,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记录。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103 104 863331 厉亮<sup>1</sup>,斯煌凯<sup>2</sup>,徐卫南<sup>1</sup>,钱程<sup>3</sup>,王洪民<sup>3</sup>,温超然<sup>2</sup>,刘宝权<sup>2</sup> 集体林权制度下的安吉竹林经营认证模式探索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7 分析了安吉县林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条件、竹林认证历程和认证模式,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下安吉县毛竹股份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与“协会+合作社”模式开展竹林经营认证的运行机制,总结了“协会+合作社”模式开展竹林经营认证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促进竹林生态效益、加快农村城镇建设进程中的作用。提出在当前我国南方集体林权制度下引入新型竹林经营主体、推进竹林专业化经营、健全竹林经营管理体系,对开展竹林经营认证有积极作用。安吉县以“协会+合作社”开展竹林经营认证,对促进我国南方集体林权制度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105 110 932737 杨柳<sup>1</sup>,陆军<sup>1</sup>,郭飞燕<sup>1</sup>,张健<sup>2</sup>,沈诗音<sup>2</sup>,周熠<sup>2</sup> 杜仲育种与繁育研究进展及产业前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2018 杜仲Eucommiaulmoides既是传统木本药材,又是优质橡胶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树种。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是山区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杜仲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总结了杜仲在遗传多样性、分子育种、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杜仲的开发利用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杜仲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29 00:00 2024年02期 111 118 687939 孙永莲,郭娟